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2014-01-07

陕西建设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与时俱进三十年(图 )

 本网讯  2009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迎来开馆三十周年纪念日,这座由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于1978年开工的公用建筑,建设时跨时跨1978— 2004,经历了国家经济和文化遗址事业发展进步的各个阶段,建筑设计和技术充分展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200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典暨精品工 程。

    初建阶段:1976—1987

    1974.7—1975.3考古勘探和试掘查明秦兵马俑遗址(在发现兵马俑为组群式遗址后,编号为一号坑遗址)的范围和内涵,消息轰动世界,1975.8国务院决定建立“秦俑博物馆”。1976.10开工兴建,1979.10建成开馆。

    我国自1986年开始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批准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按《中 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提出的“世界遗产管理分期概念”分为“传统管理期、转型过渡期、现代发展期”三个阶段。兴建秦俑博物馆初建阶段尚属传统管理模式 阶段。属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前偏重于封闭性保护和技术性保护阶段。是依照《文物保护法》将保护、科研、教育三大功能作为整个文物保护管理的指导思想。但秦 俑考古勘探试掘查明范围及内涵的报告发布的消息轰动世界,引发数十万人次参观的“秦俑热”已明显具有“遗址旅游”的势头,并开始挑战传统管理模式的价值 观,表现为“转型期”的趋势。秦俑博物馆建馆设计的开始必须研究使参观者感到震撼的魅力何在,研究如何在“空间建构”和“氛围营造”两个层面有效地认知秦 俑的魅力,从而转化为“震撼”的心理效应。

    单一遗址博物馆的内容相对单薄,但其具有足以引发震惊的魅力又潜力无限。认知其魅力需要设计有效的引发心理效应的时空设计和适宜的视点、视域、视角。设计 考虑规划一个从馆外公路停车场下车直至完成参观的“心理历程策划”。设计各环节的目标心理反应,在150+90+204m+30m的空间历程中营造“期待 —关注—震撼—细品”四个心理阶段,作为总平面、室外环境、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点。

    遗址大厅由于功能空间的尺度要求是个大尺度的建筑。其室外、室内形象在心理历程中的显现是调节心理感受的要素。设计按心理历程的分析在大门至大厅的90m 设计了65m深的广场和25m深的门厅和过厅再进入大厅。而面向东方的6000兵马迎面扑来,构成永生挥之不去的“秦俑印象”,“心理历程策划”的设计得 到了各界的肯定。

    扩建阶段:1987—2004

    由于组群式兵马俑坑发现引发了建设“大型组群式遗址博物馆”的思考,同时,“秦俑热”轰动效应的升温也出人意料。1976年在施工阶段年接待量达30万人次。1986年接待量骤升为200万人次。于是,1987以建设大型遗址博物馆为目标的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扩建工程用地由初建阶段的5.3顷扩大到17.8顷。扩建用地采用在初建用地的四个方向外扩的模式,形成东西487m南北365m的用地。其地形由初建用 地由向南跌落的两级台地变成向南跌落的三级台地。南、中、北三级台地的高差为2.8—5m及2.6—5m,二号坑和三号坑坐落在北台地。

    建筑的组合方式比较了“自然松散组合”和以连廊组合建筑形成围合的“宫室空间组合”。后者空间相对封闭、室外空间较小,且相对人工化。最后确定以“自然松 散组合”为基础完善确定了总平面规划。绿化环境除加强集散广场的面状绿化外,对几条步行通道(如一号坑以南,二号坑以北的东西向道路及二号坑与陈列厅之间 北南北向道路)的绿化追求树冠覆盖成荫的绿化效果,以改善步行环境及绿地的整体效果。

    叶剑英元帅提名的馆名碑于2001.9.30正式揭幕,黑金砂磨光花岗岩卧碑和一号坑展厅的背景成为秦俑馆留影的永久主题。

    调整阶段:2003—2008

     2004年9月秦陵学术报告厅建成使用,按1987年扩建计划规划的项目已建成。秦俑博物馆在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型博物馆目标的同时,也经受了转型期文化遗产事业由单纯保护转向探索保护与利用双赢良性循环机制的挑战。

     2003年4月国家计委审批了《秦始皇陵博物院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明确“将秦俑博物馆纳入遗址公园系统”。2003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遗址公园 初步设计方案。调整阶段涉及的主要内容为:部分完成阶段性设计的项目;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对秦俑博物馆纳入秦陵遗址公园融合机制的思考;对遗址保护与遗 址旅游双赢机制的思考。

    目前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秦俑博物馆,一号坑遗址展厅,建筑面积15458㎡,适应当时的建设条件,采用70m跨度型钢三铰落地拱结构和金属屋面,自然采光为 主,自然通风。高大而低重心趋势的空间四周参观廊变化高度创造了宏观感受气势,微观细品雕塑的良好环境。二号坑遗址展厅建筑面积17934㎡,(三号坑遗 址展厅建筑面积1694㎡)覆盖100×100m大空间采用钢管球节点平板网架结构及金属屋面。网架的外围作斜面构成覆斗状锥台,与秦汉墓冢封土相似,其 低重心趋势与一号坑落地拱低重心趋势相协调。大空间的参观廊设有二层夹廊,创造了多方位多视觉的观赏条件。二、三号坑遗址展厅采用封闭空间、机械送排风、 人工采光为主。而文物陈列厅考虑与周围建筑协调采用埋地半层的二层建筑,内部空间采用陈列室环绕二层通高中庭布置的空间模式,全封闭、中央空调、人工照 明。三个遗址展厅和文物陈列厅内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展厅”,形成了秦俑博物馆两大“镇馆”亮点。

    遗址展厅建筑造型采用以浑厚大气的主体和精致的入口门厅相对比,而在细部层面赋予具秦汉特色的形象元素强化历史文化信息。文物陈列厅则以具有雕塑感的主体以变化轮廓线的四角亭和主入口的石窟式门廊及冲排楼细部强化历史文化信息,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该项目一号坑遗址展厅曾获全国优秀建筑设计表扬奖。一号坑遗址展厅、二号坑遗址展厅、文物陈列厅三项均获陕西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二号坑遗址展厅、学术报告厅、综合服务楼三项均获陕西省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姜美娟)

该报道内容来源于陕西建设网12月4日头条